新聞詳情

近六成地下水水質較差

日期:2024-05-18 14:38
瀏覽次數:3647
摘要:
近六成地下水水質較差
 《2013中國國土資源公報》顯示,近60%的地下水水質較差。該《公報》顯示,我國地下水水質較差和極差兩項的占比達到59.6%,超過了水質呈優良、良好、較好三類所占的比例。從2011年到2013年,較差和極差級水占比從55%、 57.4%上升到59.6%,說明我國地下水水質仍在逐步變差。
  
  地下水檢測花費高
  
  中國供水服務促進聯盟副秘書長劉保宏表示,實際上,2012年7月1日開始執行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已非常高,將檢測指標從原來的35項增至 106項,增加了71項。常熟中法水務實驗室施主任對記者表示,對水的檢測,按日、周、月和季度,檢測項目數量不同。該實驗室每天做出廠水與水源水兩個水樣的監測,其中出廠水要檢測15個項目;每周出廠水要檢測34個項目,水源水是36個項目;每月出廠水與水源水分彆為73個檢測項目。然而,常熟中法水務是國內較先進的實驗室,更多工廠連基本檢測項目都冇有。相比於新國標,大多數水廠的檢測能力要滯後很多。
  
  2013年就有媒體報道,據住建部統計,43個國家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站中,僅12個具備水質標準要求的106項指標的檢測能力;190個地方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站中,超過170 個監測站不具備42項常規指標檢測能力;國內4500座水廠中超過3500座不具備日檢能力,超過2000座無任何檢測手段。
  
  劉保宏介紹,目前水汙染一般就兩種情況,水源汙染與管網汙染。對於這兩種情況,正常的水廠都是有風險防範措施。此次蘭州苯超標事件,如果前期做好預警與排查,就不會出現此問題。
  
  業內人士透露,每年僅是檢測所用的實驗藥品(即耗材)就是63萬元人民幣,這還不包括其他的設備更新等費用。劉保宏介紹,一台能進行106項全水檢測的儀器,價格就要上千萬元。
  
  國家強製要求的106項指標的檢測,同樣也需耗費資金。“一個水樣的監測大概就是2.5萬元。”劉保宏介紹,有能力的水廠,還要做管網末梢水檢測。一年兩次、一次兩個水樣,一年該項檢測費用就要10萬元。
  
  麵對複雜的用水環境,除實驗室的檢測手段外,在線監測點也顯得尤為重要。然而,這一監測尤為不足。正常情況下,應每2萬人用水就設一個監測點。但能達到標準的水廠很少。
  
  環保專家質疑監測標準
  
  對於2013年公報披露的國內地下水水質監測數據,知名環保專家、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章元昨晚接受京華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確實能看出地下水水質逐年變差的趨勢,但公報中的結論性數據過於簡單,無法作更多評價。
  
  去年3月,趙章元在翻閱北京律師黃樂平向國土資源部申請信息公開獲得的國內地下水水質監測報表後指出,國土資源部門監測水質使用的還是國家技術監督局 1993年製定的《地下水質量標準》。在該標準中,地下水質量的分類指標共有39項,而報表中的監測數據隻有36項指標,包括上述標準中的23項指標和不在標準中的13項指標。此外,部分城市的監測點水質監測缺項很多,並不能反映真實情況。“有一項冇有數據,都冇有辦法計算出水質的總體情況。”趙章元說。
  
  北京是世界少有的以地下水為主要水源的大都市,市民喝的每三杯水中就有兩杯來自地下水,南水北調江水進京後,地下水仍將占全市供水量的50%左右。去年 10月,北京市政府發布地下水保護和汙染防控行動方案,提到北京市淺層地下水汙染形勢嚴峻,但北京地下水水質究竟如何,鮮有監測數據發布。
  
  其實在早年的《北京環境狀況公報》中,曾經公布過北京地下水的狀況,但僅是個彆區域的局地狀況,對全市地下水水質的整體狀況冇有進行過評價。而在近年發布的《北京環境狀況公報》中,隻有對地表水的評價,冇有地下水情況的介紹。
  
  專家:四種技術改善水質
  
  浙江省農科院環資所所長沈阿林表示,治水是一套係統工程,必須在區域性整體規劃、布局的基礎上進行。而針對神龍橋河,他認為首先要截斷汙染源,即進行截汙納管,並對露天農貿市場進行整治。同時打通斷頭,讓水活起來,*後才針對水質進行治理。
  
  而在水質改善治理方麵,沈阿林給出了植物、微生物、物理和化學4個技術。“水質改善是在截汙納管、河道清淤的基礎上才能開展的工作。所謂植物技術和微生物技術,就是在河道上布局不同的植物,投放微生物,以吸附河水中的總氮、總磷等物質。而物理技術就是通過投放竹炭、粘土礦物等吸附水中汙染物,並帶出河道進行再生處理。這一技術的投入會比較大,但後期收到的效果也是*好的。”沈阿林說,“此外,還可以向河道投放絮凝劑,使水中的懸浮物質沉入河底,通過清淤排出河道。”沈阿林告訴記者,僅使用幾個技術中的一個是很難解決水質問題的,*好多個技術同時使用,一段時間後,可達到不錯的效果。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4822號